“孔打歪了,管拖不動!”——這是水平定向鉆施工里最頭疼的夜間電話。別急著回填,按下面5步做,多數(shù)PE拖拉管都能“救”回來,而且不用大開膛。
一、先判“歪”到什么程度
1. 把鉆桿重新穿回導(dǎo)向孔,用定位儀每3米測一次深度與左右偏差,繪出實際軌跡。
2. 對比設(shè)計軌跡,算出偏移量:水平>0.5D(管外徑)或垂直>1D,就必須修正;小于該值,可直接回拖,但要在管頭加萬向節(jié)防扭。
二、土體“松骨”——給孔壁減壓
偏移段常因卵石層、舊基礎(chǔ)或鉆液“包壓”導(dǎo)致縮徑。先停鉆,用低固相膨潤土+0.3%聚丙烯酰胺混合液,以1.2倍孔容積反向沖洗15分鐘,把孔壁“漿泡”撐開;隨后注入1∶1水泥—水玻璃雙液漿,凝固30分鐘,強度達0.2MPa即可,既固壁又防塌。
三、二次導(dǎo)向——“微折線”回正
1. 換用3°短節(jié)彎接頭+φ89mm導(dǎo)向鉆頭,在偏移起始點1.5m外重新開分支孔;
2. 控向員把鉆桿傾角每次下調(diào)0.5°,水平角反向糾1°,像“掰手腕”一樣緩慢回正;
3. 每鉆進1米就拉回鉆桿,用探頭復(fù)核,確保新軌跡與設(shè)計中線誤差≤0.3D。
四、回拖前“熱身”——應(yīng)力釋放
把整根pe管(SDR11,dn315)在地面自然盤放24小時,溫度與地下溫差<8℃后再拖;管頭焊“子彈型”封帽,外纏5mm鋼板做成“減阻環(huán)”,降低刮壁風(fēng)險?;赝纤俣瓤刂圃?.2m/s,遇到扭矩突增,立即停拖,前后擺動8~10次,讓管體“自我找正”,千萬別硬拉。
五、復(fù)測與注漿填充
拖管到位后,再用定位儀復(fù)測,高程偏差若仍>0.25D,在管側(cè)鉆φ25mm注漿孔,低壓(0.2MPa)注入微膨脹水泥漿,邊注邊旋轉(zhuǎn)PE管15°,利用管壁彈性把殘余偏差“頂”回去;注漿量控制在1.2倍環(huán)空體積,48小時后做閉水試驗,無滲漏即完成修正。
經(jīng)驗小結(jié)
1. 導(dǎo)向孔鉆偏多發(fā)生在入土角15°~25°段,提前每2米做一次傾角校準(zhǔn),可把事故率降70%;
2. 糾偏時“慢就是快”,單次糾折角≤1.5°,否則孔壁出現(xiàn)“臺階”,反而卡管;
3. 所有注漿壓力必須<0.3MPa,防止PE管徑向變形超過5%,影響后期使用壓力等級。
照此5步走,即使導(dǎo)向孔鉆偏,也能在48小時內(nèi)讓PE拖拉管回到正軌,省掉大開挖、省掉賠償,夜里電話再響,你也能淡定回答:“放心,明早通水!”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