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表剛裝完就轉(zhuǎn)得飛快,還時不時爆管,是不是管子有問題?”——多數(shù)情況下,問題不在管材,而在水表前后那段被忽視的“直線段”。PE自來水管柔韌好,可一旦水表兩端沒留夠直管,水流紊亂、漩渦、氣泡全來湊熱鬧,計量失真、葉輪磨損、接頭開裂只是時間問題。想把隱患一次掐滅,記住下面4條安裝尺寸,照圖施工,零返工。
1. 水表前直線段≥10倍管徑
無論DN20還是DN63,水表進口前必須留≥10D的直管段。舉例:DN32管,32×10=320 mm。這段距離是水流從“亂”到“穩(wěn)”的緩沖區(qū),短一厘米,葉輪就多吃一口漩渦,走得快還是走得慢,全看這一段。
2. 水表后直線段≥5倍管徑
出口側(cè)同樣需要“穩(wěn)流”,長度減半?yún)s不可省。DN40管至少留200 mm,讓葉輪甩出的殘余渦流在這里耗盡,避免下游彎頭、閥門再次攪動。很多師傅把表后直接彎上墻,結果三個月不到接頭鼓包,罪魁禍首就是這段距離被“吃”掉了。
3. 閥門與表體凈距≥3倍管徑
閘閥、球閥不是想貼多近就貼多近。閥芯一開一合,過水斷面瞬間收縮,緊挨著水表會形成二次渦流。留3D凈距,既方便拆表,又讓紊流衰減。DN25管留75 mm,一把扳手剛好插得進,維修不再拆一整排管。
.jpg)
4. 支架設在表前1倍管徑、表后2倍管徑處
pe管熱脹冷縮系數(shù)大,沒固定好,水表成了“甩干機”。表前1D處設第一吊架,表后2D處設第二吊架,兩點一線,水表懸空不受力。支架用寬度≥30 mm的金屬護橋,內(nèi)襯橡膠墊,緊而不勒,防止管壁長期點受力產(chǎn)生應力開裂。
現(xiàn)場快速記憶口訣:
“前十后五閥三距,支架一二三,PE水表穩(wěn)如山?!?/p>
施工前先用粉筆在地上畫“尺寸條”,每段長度用管徑倍數(shù)算好,再下料熱熔;安裝完做壓力測試,1.5倍工作壓力穩(wěn)壓30分鐘,壓降≤0.05 MPa,才算過關。別小看這幾厘米直線段,留對了,水表壽命多五年,鄰里糾紛少一半,維修費也省下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