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管子剛拖進去就浮了,回頭一看,河水倒灌,全線返工。”——這是多數(shù)施工隊最怕的噩夢。河道穿越PE拖拉管頂管,防水抗浮一旦失手,不僅工期爆炸,還要賠上材料與信譽。想把風險壓到零,只需把下面四步做成鐵規(guī)矩。
一、設計先算“浮力賬”
1. 摸清河底標高、最大沖刷線、枯水期水位,算出浮力峰值。
2. 按1.3倍安全系數(shù)配重:管自重+配重≥1.3×最大浮力。常用做法是外包10mm厚C20自密實混凝土配重環(huán),間距1.2m,單環(huán)重量控制在22kg,既增重又不影響拖拉力。
3. 止水位置前移:在入土點與出土點各做5m長防滲墻,墻厚≥40cm,深度低于管底0.5m,把滲流路徑截斷。
二、材料給“雙保險”
1. 管材:100%全新料PE100,SDR17,公稱壓力1.0MPa,橢圓度≤0.5%,韌性好,回拖不易開裂。
2. 止水圈:三元乙丙實心膠圈,硬度65±3 Shore A,壓縮永久變形≤15%,遇水膨脹率≤3%,耐-30℃低溫。
3. 密封膠:雙組份聚氨酯,斷裂伸長率≥400%,與PE粘接強度≥1.5N/mm,固化后形成柔性“防水襪”。
三、施工按“秒表節(jié)奏”
1. 導向孔:采用“低高程”軌跡,出入土角8°~12°,河道底以下覆土≥3.5m,避開沖刷區(qū)。
2. 擴孔:三級擴至管外徑1.5倍,泥漿粘度45~50s,回拖前用“刮刀+毛刷”兩次洗孔,把泥皮厚度降到1mm以內(nèi),減少浮力“隱形增量”。
3. 配重綁扎:混凝土配重環(huán)出廠前預埋8mm尼龍綁帶,現(xiàn)場用“井”字捆法,10分鐘完成一道,確保環(huán)向無滑移。
4. 止水封裝:管端熱熔焊接后,立即用烤槍預熱至45℃,手纏兩圈EPDM自粘帶,再注雙組份聚氨酯,30分鐘內(nèi)完成,避免水氣侵入。
5. 回拖:勻速3m/min,扭矩不超過設備額定值70%;每拖進30m,暫停2分鐘,讓泥漿均勻分布,防止“空腔”造成局部上浮。
6. 壓管:回拖結束2小時內(nèi),管頂均勻碼放0.5m高砂袋,縱向搭接1/3,相當于給管子蓋一條“被子”,抵消殘余浮力。
四、驗收用“數(shù)據(jù)說話”
1. 閉水試驗:兩端密封后注水至管頂以上2m,穩(wěn)壓30分鐘,壓降≤0.05MPa,目測接口無滲漏。
2. 坐標復測:用RTK測管頂高程,與設計值誤差≤2cm,若上浮超標,立即抽排管內(nèi)水,補碼砂袋至合格。
3. 視頻檢測:內(nèi)窺鏡全程錄像,環(huán)向無裂紋、無褶皺,即為“零缺陷”。
把賬算在前、材料選到位、工藝卡到秒、驗收摳到毫米,河道穿越PE拖拉管頂管就能一次成優(yōu),防水抗浮雙雙達標,再不怕河水倒灌、管子浮起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