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鄉(xiāng)燃氣管網(wǎng)快速鋪開的今天,pe管憑借耐腐蝕、柔韌性強、壽命長的優(yōu)勢幾乎成為地下燃氣的“主動脈”。然而,一條看似完美的管線,卻可能在第一道焊口就埋下“定時炸彈”——接口縮徑。罪魁禍首并非材料本身,而是常被忽視的熱熔對接壓力。
一、壓力“失之毫厘”,縮徑“差之千里”
熱熔焊接時,PE管材需在規(guī)定溫度與壓力下完成“吸熱—切換—對接—冷卻”四步曲。若對接壓力低于標準值,管材端面無法充分熔融擠壓,分子鏈擴散不足,冷卻收縮后接口處便會出現(xiàn)肉眼難辨的“頸縮”。內(nèi)徑哪怕只縮小5%,在高壓輸送工況下也會形成局部湍流,長期沖刷使管壁變薄,最終演變?yōu)槿細庑孤c。
二、縮徑的“三連擊”
1. 通量下降:管徑變小直接降低輸氣能力,末端用戶氣壓不足,灶具點火困難。
2. 壓損飆升:為維持流量,上游必須提高供氣壓力,既耗能又加速管道疲勞。
3. 檢測盲區(qū):常規(guī)電火花檢漏對縮徑內(nèi)部缺陷不敏感,等到燃氣味擴散,事故已近在咫尺。
三、現(xiàn)場最易踩的“壓力坑”
- 憑經(jīng)驗“手壓”:工人靠手感旋閥,壓力表指針虛晃一槍,實際壓力低于0.1MPa。
- 液壓泵“掉鏈子”:工地電壓不穩(wěn),泵體輸出脈沖波動,壓力曲線像“心電圖”。
- 低溫“硬焊”:冬季施工未預熱管端,PE材料黏度升高,低壓力根本無法推動熔融層融合。
四、把縮徑扼殺在“熔接前夜”
1. 雙表校壓:主泵與備用泵各接一塊壓力表,實時比對,差值超過0.01MPa立即停機檢查。
2. 熱板“試吻”:正式焊接前讓熱板與管端輕觸2秒,觀察翻邊是否均勻,翻邊寬度不足即說明溫度或壓力不到位。
3. 全程條碼:給每道焊口生成二維碼,記錄壓力、溫度、時間,后臺云端比對標準曲線,異常自動報警。
4. 縮徑尺復檢:焊口冷卻至常溫后,用帶刻度的錐形塞規(guī)插入接口,任一方向通過受阻即判定不合格,割除重焊。
五、舊線縮徑“急救方案”
對已投運卻疑似縮徑的管段,可采取“球形清管器+內(nèi)徑測量環(huán)”組合,清管器前端裝測徑板,若通過阻力驟增,結合GPS定位即可精準找到縮徑點。確認后,用擠壓式夾管器阻斷氣源,局部更換電熔套筒管件,重新按標準壓力焊接,修復后做1.5倍工作壓力保壓測試,30分鐘無壓降方可回填。
六、寫在最后
PE燃氣管的敵人從來不是時間,而是被“差不多”心態(tài)放過的細節(jié)。把對接壓力寫進施工血脈,讓每一道焊口都經(jīng)得起千帕級的拷問,縮徑自然無處遁形。安全輸氣沒有“下不為例”,只有“一次成優(yōu)”。
